威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咱威海撸起袖子这么干 [复制链接]

1#


  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全市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昨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年全市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和总基调,对新一年威海经济的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从会议透露的信息来看,全力振兴实体经济、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积极促进产业跨界融合等,将是威海经济在新一年的重要发力点。

(1月4日《威海新闻》报道,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哦~)

工作指导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调整上来。

◆把握大逻辑和总基调: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明确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引领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围绕短板所在、瓶颈所限、发展所需、群众所盼,聚焦问题精准发力,下大力气冲破瓶颈,化解矛盾,补齐短板。

◆增强发展信心和工作动力:抓住想干事、敢干事这两个关键点,更加积极主动地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工作安排

1

全力振兴实体经济

■实现路径


  全面落实扶持企业*策,出台支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意见,制定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和重点项目导向目录,降低工业技改贴息*策门槛,支持企业用足用活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服务业特色产业发展等*策措施,落实各项强农惠农*策。


  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企业研发投入财*补助、科技创新券补助等*策,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高校在我市建设科技园、创业园,打造新型孵化器、加速器,鼓励行业骨干企业牵头成立技术创新联盟,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聚集提升工程,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质量标杆企业、具有市场美誉度的知名品牌,开展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推动企业设置首席质量官。


  加强企业投融资服务,鼓励和引导银行机构推动信贷流程创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好科技支行、服务贸易支行和小微企业风险补偿金的作用,健全投资项目“三个清单”管理制度,推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深入开展联系服务企业行动,培育家具有行业和区域代表性的服务业企业,构建以中小企业为基础、规模企业为支撑、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塔型服务业企业架构,开展“创业威海”行动计划,落实行*机关首问负责制。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和壮大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促进威海经济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品牌型转变。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实现路径


  加快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引导造船、轮胎、玻璃行业的重点企业提高产能利用率,整治制售“地条钢”等违法违规行为,处置经营困难的“僵尸企业”。


  积极推进房地产去库存,建立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挂钩制度,推进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扎实做好去杠杆防风险工作,推动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推进资产证券化、盘活闲置资产等,鼓励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序开展“破圈断链”工作,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行动。


  持续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严格落实各项税收减免*策,做好生育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试点工作,规范行*事业性收费,清理整顿中介服务市场。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新六产”,统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和科技云平台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积极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实现路径


  大力发展海洋产业,以海洋高端生物技术制品产业为突破口,带动海洋渔业和传统水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推动海洋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深入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浅海海上综合试验场、海洋生物遗传育种中心、远洋渔业综合基地和山东海洋产权交易市场威海分中心建设。


  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以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为龙头,推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保健康复、养生养老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建设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城,集聚专业医疗机构,打造平台式医疗服务综合体。


  大力发展智能产业,加快建设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打造“中国制造”示范园区,开展智能制造专项行动,重点突破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测控装置等智能制造产业,实施软件企业家培育计划,加快建设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园,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引导企业扩大电子商务应用。


  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打造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镁合金新材料制品产业化基地,加快推进碳纤维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推进新材料在各领域的开发应用。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研发生产船舶环保设备、高效节能电机、高效锅炉等节能环保产品,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和工业绿动力计划,鼓励推广环保服务总承包模式,推广绿色建筑和新型建材,培育配装式建筑产业。


  大力发展休闲产业,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形成滨海观光、休闲度假、温泉养生、乡村休闲、特色体验等多元休闲产品供给结构,建设综合性休闲渔业基地和海上田园观光体验区,编制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地图,策划包装文化探寻、文化体验等文化休闲产品,打造最佳户外休闲运动城市。


  大力发展创意产业,鼓励企业建设工业设计中心和品牌运营中心,引导服装、家纺、刺绣、皮具、地毯等传统行业转型发展,支持企业领建众创空间,开展知识产权预警导航,培育升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家以上。

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实现路径


  统筹抓好对外开放各项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用好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基金,培育一批先进型服务贸易企业、服务贸易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配套技术设施建设和监管设施建设,推进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海外保税仓储基地,培育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


  大力推动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实施百展市场计划,开展海外商品展示活动,拓展非洲、南亚、中东欧等新兴市场,提升一般贸易水平和加工贸易质量,建设一批进口商品展示展销平台,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


  进一步增强精准招商实效,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紧密结合,推进主导产业补链式招商,着力引进世界强企业和行业领*企业,支持企业并购重组,有序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海外并购等方式扩大市场渠道、获得关键技术、打造国际品牌。

加快推进关键性改革

■实现路径


  深入推进简*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再削减一批行*许可等权力事项,推动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推动“互联网+*务服务”,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库。


  引导国有和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推动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脱钩,推进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革,新增改制企业家以上。


  健全公共财*体系,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府的财*事权和支出责任配置,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推动新增财力向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倾斜。建立市县间统筹协调机制,分领域、分阶段逐步缩小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水平差距。


  深化地方金融改革,支持蓝海银行做好筹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提高服务县域经济和“支农支小”能力,大力培植上市资源,鼓励企业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到主板、创业板和境外资本市场上市。


  加快推进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进一步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建立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和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全面推动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升级改革试验区建设,开展“信用应用年”活动。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实现路径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结合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推动东部滨海新城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南海新区和各类园区根据各自发展定位,统筹布局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抓好新生小城市培育和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推进“三个市民化”,力争全年就地转移3万人以上。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威海机场搬迁选址规划,编制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线网规划,开展莱西—海阳—荣成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加快建设环山快速路等交通项目;加快推进泊于水库等24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好项城建重点工程;推进国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作,新建和改造项目都要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深入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和示范创建活动,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个,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8万户,改造农村公路公里,重点解决个定时供水、临时停水的缺水村的供水保障问题。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立涵盖市*道路、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园林绿化、建筑工地管理等领域的标准体系,扎实开展城市违法建设治理行动,持续推进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深入实施18个智慧示范项目和市民网、市民卡工程。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实现路径


  加大环保问题排查整治力度,对群众反映的环保问题和环境信访案件,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共同维护生态宜居城市品牌。


  深入开展空气质量全面优化行动,全面完成燃煤热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加快淘汰分散燃煤锅炉,强化散煤清洁治理,普及使用洁净型煤等清洁能源。持续开展加油站清理整顿和油品质量专项检查,力争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深入开展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加强重点河流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抓好工业点源污染深度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加强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推动生产生活节水护水。


  加强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海洋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建设,严格执行土地最低投资强度标准,加快清理处置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严厉查处破坏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进一步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实现路径


  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争取年内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健全“救急难”工作机制,加强困难群体临时救助、医疗救助,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各类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依法严厉打击黑职介。实施全面参保计划,进一步提高居民医保缴费财*补助标准,探索开展基本药物全额保障试点。


  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新建改扩建学校18所、普惠性幼儿园15所,推动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实施威海一中新校区、威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威海艺术学校等新建改造工程,启动建设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三期工程;完成37个旧生活区综合整治,改造棚户区1.8万户;加快推进市图书馆新馆、群众艺术馆新馆、游泳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新建城市健身步道50公里、镇级全民健身中心24处。


  加强公共安全保障,加强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安全、渔船和渔业安全管控等工作,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实施“天网工程”,加快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用,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