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龙凤中文”,每天都有新收获!
作者简介:王元媛,绰号王圈圈儿,任教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庆丰街小学,教龄十年。于年参加公派教师项目,奔赴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Guatemala),承担为期两年的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任务。
圈圈在危地马拉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不知不觉,我离开温江已经有大半年了,自年初冬,踏上离乡的行程,我就在暗暗思忖,迎接我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这过去的六个月,我在危地马拉的日常基本可以用“知行合一”四个字来概括。
“知”危地马拉初印象
带着普及汉教的一腔热血和对玛雅文明的向往憧憬,经过三十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飞机降落在危地马拉城的拉奥罗拉机场,当迎面而来的潮热晚风拂过脸庞,我才渐渐忘却八小时前在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感受的初冬风饕,真真切切地意识到,自己已经踏上了这片中美洲的土地。
遥远的国度,每一眼都是好奇的风景,通过百度君了解到的官方信息(危地马拉位于北美洲大陆的南部。西滨太平洋,东临加勒比海,向北与墨西哥相接,向东北邻伯利兹,向东南邻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全国总面积平方公里,不及四川省的一半大……)远远不能与身临其境的感受相提并论。
当地气候只分旱季和雨季,我到达的时间正处于旱季最清冷的时节,早晚温差大,午间阳光最盛,相当于国内的初夏温度,在冬季拍着穿短袖热裤的照片,这也是我人生中鲜有的体验。危国的食物品种单一,满街遍布各种快餐,以炸鸡和玉米面饼为主,可是这里的天空湛蓝,阳光明媚,空气清新,除了对食物的不适应,作为川人的我,觉得一切尚好。居民们穿着低调随意,除了民族服饰以外,平常衣饰少有鲜艳色彩,但这也更突显了城中建筑和植被的饱和度。
值得一提的是治安状况,赴任之前,我就从前任老师们那里得知,危地马拉是拉美地区安全指数不太高的国家,报纸每天登的不是枪击案件就是*品走私之类的,被告知早晚出门都得当心。可是,真实地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我才发现,其实治安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糟糕,当然,这也得益于外方机构给我们安排的居住点是城中比较好的区域。一路走来,素不相识的人们都会向我投来友善的目光并致以亲切的问候,相对于“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国内大气候,这种别人看来平淡无奇的招呼,让我一开始应接不暇和无所适从。不过日子久了,也就习惯了,而且我也逐渐融入了这种热情的氛围,竟然也会主动向陌生人问好致意。
关于衣食住行,当地物价也和国内大中城市相差无几,也有中国超市,偶尔我也会买个“老干妈”之类的解解馋,以慰思乡之苦。总的说来,我对这个小国家的初步印象不赖,那颗对未来的不确定的心,也安稳了许多。
“行”行动+你能行
我很清楚,习大大派我到危地马拉来,不是走马观花,吃喝玩乐的。帽子扣大了说,我是“传播中华文明的友谊使者”,接地气一点,我就是汉教系统里一枚普通的螺丝钉。
异国他乡,我依然战斗在一线,虽然教龄已经不短了,也接受过来自汉办和其他汉教机构的的专业教学培训,但面对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和我一直以来驾轻就熟的小学英语教学任务大不同,加上赴任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也并非英语,而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西班牙语,这更是令我对即将到来的工作不太有把握。带着各种疑惑,各种猜测和各种期许,还没有倒好时差的我,就立马投入了正式的教学中。
我在这里的教学主战场是一所私立高中,叫做LiceoCanadiense。每周一到四,我分别任教于该校的Sur,Roosvelt,Petapa和Bosque四大校区。周五则是在公立小学服务,该小学坐落在SantaCatarinaPinula行*区,名叫No.PiedraParadaCristoRey。另外,每周三的下午,我还要到位于第九区的巴塞罗酒店的商务会议中心授课,成人班教学对象为中危商会会员,教学时长两小时。
这样总的算下来,我在危地马拉的周课时达到34节之多,比起在我原单位的14节,绝对完成了课时GDP的翻番。不得不承认,一开始,为了疲于奔命地完成这实实在在的34节课,我像老牛耕田一样,采用最传统的方式劳作,甚至照本宣科对付了事。这样的“填鸭式”教学大概持续了半个月,我逐渐发现学生们,特别是小学的孩子们,一个个上课都无精打采,积极性不高,即使有我这张“亚洲脸”打鸡血,兴趣持续的时间也不超过十分钟。对此,我感到十分沮丧和万般焦虑。
我想,我必须做点什么,去尝试,去改变,行动起来!于是,我重新整理思路,规划教学内容,适度摒弃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该教材适用于在中国大学读本科一年级的大学生)的部分内容,加入切合危地马拉和当代中国特色的素材,比如两国传统食物比较,把危地马拉的食品音译成汉语,同时也介绍我国的传统食物,如饺子、元宵等等,再从《舌尖上的中国》各系列中精心节选出的视频,配以PPT解说,教学效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尝到甜头的我,一鼓作气,又设计了两国音乐比较赏析,节奏明快的拉丁舞曲和含蓄婉转的中国民乐的交汇融合,萨尔萨舞和旗袍秀的混搭呈现,不仅学生感兴趣,就连学校的其他老师们也闻风而来蹭课,有时即使一节课只有寥寥数语的关键词汇或者一个简单句型,但师生互动、其乐融融的气氛带来的满足感,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超大动力。
针对成人班的商会会员,我也专门制作了商务用语词卡,机场、旅行对话教学PPT等,这些商务精英们下课对我说,他们感觉教材外的知识更实用,学有所得。得到这些反馈,我无比开心,事实上,学生们的喜爱和满意,就是我劳心费力、辛苦备课的最大收获。
当然,王老师作为区区一枚弱女子,也不能当牯牛成天使唤,在这34节课之间(没有课间休息之说),我也学会了忙里偷闲,按照国内的习惯,我会在每个课时之间给学生设定一个五到十分钟的break(休息),其间,我会解答学生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为他们的家人或者朋友写汉语名字并注音,或者给他们讲简单易懂的有趣的小故事等等,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也不失为一种“会偷懒”的教学机智吧。
关于课堂管理,我想起了一句不太适宜的话——“天下乌鸦一般黑”,套用在这儿,就变成了“天下孩子一般熊”,不仅国内有熊孩子,国外也是一样,他们是无处不在的神奇生物,有时能把你气得吐血,有时又能把你逗得萌化。
高中生们有上课玩儿手机的,拖延症不写作业的,小学生有随意下位讲话的,疯玩打闹吃东西的,各种疑难杂症,专治老教师。为此,我也头疼了许久,总是想不出有效的方法制止他们。第一,不能对学生黑脸,学校走的是师道春风化雨的style;第二,也是最惨痛的,语言不通,特别是在小学,我的幼儿园水平西语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对牛弹琴。
这时候,行动力又燃烧起我的小宇宙,我仔细梳理了这些“疑难杂症”的特征,发现无非存在两个短板,一是亲近,二是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针对西语程度不好这一点,作为老师的我,主动示弱,在某教学流程结束时,我也会请学生扮演西语小老师反过来教我,这时候的他们自信爆棚,甚至还还会三三两两结群教研,讨论教什么、怎么教才能把王老师教会教懂,他们在反教老师的过程中有了成就感和归属感,自然对我也十分亲近和欢喜,对我的各项要求也更愿意听从;针对混乱的小学课堂,我沿用了国内惯用的“伎俩”——分组竞赛,有时我会把学生分成饺子组、元宵组,有时我又把他们分成熊猫组、羚羊组和格查鸟(危地马拉国鸟)组,有时甚至是最简单的,用当场教学内容,如颜色,把班级分成红*蓝绿组等等,分组后的学生更自律,更具有竞争意识,自然而然那些小捣蛋*们都逐渐地被我、被同学、被他们自己征服了,课堂井然有序中又不失活泼生趣。
同时,我也恩威并施,对于玩儿手机的同学,我会要求他通过谷歌翻译,尝试教全班同学一个新的汉语词汇;对拖延症,不做作业的学生,我会请他朗读一首古诗作为“滞纳金”,当然,作业照补不误;对于随意下位、疯玩打闹、偷吃偷喝的孩子,我会郑重其事地扣掉他所在小组的小五星或者小红花……逐渐恢复秩序的课堂,让我纠结的心慢慢地归于平静了,这所公立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们陆续观课后,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用我教他们的汉语赞我“圈圈,你真行”!同时,我也在心里对自己说,困难都是纸老虎,只要你愿意,没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圈圈老师,“你能行!”
“合”
合群、合作、合拍
大国崛起,汉语热盛,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每年都会甄选公派教师和志愿者奔赴全球各地进行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推广工作。我有幸成为年公派教师,自然兢兢业业、不辱使命。这个“合”字,在我的理解看来,不仅有合群(亲和力)、合作(业务能力)还有合拍(适应能力)。
摒弃以往的“扑克脸”,时常面带微笑,主动问好,结识新朋友;向同行姜老师多学习请教,与本土教师共同教研,精进自己的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将教学工作和中华传统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力争做到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结合最大化、最优化;努力学习西语,了解当地文化习俗,融入本土环境,和师生打成一片……这些都是我在“合”字上做出的改变和努力。
“一”情与智、修与行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世间万物皆有其因果,世间万事也皆有其秩序。但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日常生活,有循规蹈矩的秩序,也有跳脱盎然的意趣。循规立章,是为智;有感识趣,是为情。
回首庆丰小学的十年间,我体会到了无数的情智教育历程带来的喜悦和感动;走出庆丰小学的这半年间,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只有寓教于乐,寓情于智,情智双馨,开拓创新,才能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才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人的一生,是自我修行的一生,愿我和我的亲人们、朋友们,在修行的路上,顿悟、渐悟出属于自己的小智慧和大智慧,在充满喜怒哀乐的人生中,永葆一颗热爱生活的慧心。
PS:正值儿童节来临之际,祝大家节日快乐,永葆童心。
往期精彩:(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1.深度好文
我们真的知道对外汉语教学应该教什么吗?2.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你了解吗?3.美中小学汉语课实用教学方法分享
4.干货
完整的美国汉语课教案
5.看美国学生在汉语课堂上的情景剧表演
龙凤中文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