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化威海在威海,邂逅历史文化名人的足迹 [复制链接]

1#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4.html

威海地处胶东半岛最东端,历史悠久,自古就是边陲要地。在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威海英才辈出,绵延传承。

一代完人徐士林

徐士林,字式儒,文登县爬山后徐家村人。康熙二十三年生于贫寒农家,自幼奋志励学。康熙五十二年中进士,任内阁中书(辅佐皇帝办理国*的机关要职),后升礼部员外郎(中央部级官吏);雍正五年任安庆知府,五年后又升任江苏按察使;乾隆五年任江苏巡抚病逝在任上,终年五十八岁。

徐士林历康、雍、乾三朝,三十余年"清勤敬慎",是清代有名的清官。《文登县志》记载,士林"立身端方,历宦途不为干谒。其任京师,非公务未遂与公卿接比;为道府与督蕃臬交,未尝一馈送,其守身之严谨可知也。"徐士林还特别精于断案,史书上称他"治狱如神"。在他任知府、按察使、巡抚期间,明察详审,判明了很多疑案大案,改正平反了很多冤假错案,深得民心。现今文登县图书馆内还藏有他在任时审理案件的手书记录七十二则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徐士林断案执法的求实精神和审慎态度。

徐士林病逝后,乾隆皇帝极为悲痛,下谕痛悼道:士林"鞠躬尽瘁,遂致沉疴。临终无一语及私,劝朕以忧盛危明之心为长治久安之计。此等良臣,方资依使,乃今溘世,朕实切切含悲不能自己也!"(《清史稿》三十五卷)他下诏书,破例将徐士林这个地方官祀于京师"贤良祠",与开国元勋和辅佐重臣同等待遇,并赐金井玉葬。一个封建官吏,即能为皇帝赏识器重,又能察民情,顺民意,确实难得。所以在正史和正史之外,便流传着许多颂扬他的传奇故事。

海上王张保皋

张保皋(公元年-年),新罗(今韩国莞岛郡)人,出身“侧微”,少年时期就喜欢精研武艺,善使弓箭和长枪,是当地有名的少年英雄。

公元年,张保皋不畏艰险渡海入唐,寻求发展,后因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叛乱加入武宁*,后期辗转至赤山浦(今石岛湾),成名后于唐长庆四年(公元年),在赤山建立赤山法华院。从此历经荡平海盗,发展海上贸易,成为韩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他就是被誉为海上贸易王,韩国民族英雄的张保皋。

张保皋被称为唐代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友好使者,新罗(今韩国)时期最大的海商巨富和*海船队的创立者,被韩国人誉为“海上王”。建立赤山法华院的地址在当时的登州文登县青宁乡赤山村(今赤山景区内),是为保佑他事业的兴旺发达,和给生活在这里的新罗人进行佛事活动提供方便。

太子少保邓世昌

邓世昌,字正卿,原名永昌,是清朝北洋海*中*中营副将、致远舰管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他性格内向,刚毅果断,少年时就“留意经世之学”,有远大报国志向。

年,前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大臣,创办福州马尾船*学堂,以培养中国自己的造船人才和海*人才。邓世昌当即报名,并顺利“考取入堂肄业”,成为该学堂第一批学生。年,沈葆桢奏保奖给邓世昌五品*功,并委以海琛号航运船大副。次年,邓世昌任海东云炮舰管带,巡弋福建沿海。后又调任振威号炮舰管带,并代理扬武号管驾。李鸿章“闻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于年调邓世昌到北洋,任飞霆号炮舰管带。

年9月17日,中日两国舰队在鸭绿江口外的*海海面相遇,北洋海*定远旗舰首先发炮轰击日舰,*海大战打响。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锋在前,勇不可挡。但日本海*联合舰队凭借速度快、速射炮多的优势,避开定远、镇远两舰的猛烈炮火,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舰船。超勇、扬威相继中弹起火,致远、定远、济远三舰被敌舰队隔开,使北洋舰队处于不利位置。面对腹背受敌的危急情况,邓世昌激励将士说:“吾辈从*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致远舰全体将士同仇敌忾,义无反顾,同日本侵略者开展了英勇搏战。最终全舰官兵人除27人获救生还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邓世昌牺牲时年仅45岁。

邓世昌以身许国,怒沉*海,举国上下,莫不痛悼。光绪皇帝赐予他“壮节”谥号,“入祀京师昭忠祠”,追赠太子少保,还派钦差大臣到广东抚慰其家属,并亲为邓世昌撰写祭文、碑文各一篇。

威海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于卫城环翠楼中堂挂邓世昌肖像。荣成百姓还在成山头日主祠内立邓世昌木雕像,年年祭祀不忘。年,为纪念邓世昌壮烈殉国90周年,威海市*府又在市区环翠楼广场前为邓世昌塑造了高8米、重30多吨的铜雕像,以供万世瞻仰,永久纪念。

一代武术宗师宫宝田

宫宝田,年十二月生于现在的乳山市马石店镇青山村,是清廷最后一任大内侍卫总管,武功了得。他的一生除了先后担任过慈禧和光绪的近身侍卫,年,还受张作霖之邀担任奉*武术教练。再后来还为八路*做过教官,所教的两位徒弟都是中国八卦掌宗师。年,宫宝田病逝,终年72岁。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中,“宫羽田”的原型糅合了宫宝田与师兄李存义的生平事迹,也有编剧与导演自己的发挥,塑造了民国时期一代武术宗师的形象。

宫宝田因家境贫寒,13岁经人介绍去北京元亨利碓房(米行)学徒,得以认识正在王府护院的董海川(八卦游身连环掌始祖)得意弟子尹福(字秀朋)。

五年后,因其勤学苦练,武功长进很快,被董海川相中,亲授八卦秘宗和八卦拳谱,成为正宗八卦游身连环掌的第二代传人。

庚子年间,八国联*入侵北京,宝田护驾逃往西安,由于办事得力,受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赏识,钦赐“*马褂”一领。年,看清楚了清廷的腐败无能,对功名利禄心灰意冷的宫宝田,称病辞差,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后应乡人所求,在本村和海阳郭城一带,教授八卦掌入门功夫,前来拜师求艺之人络绎不绝。年,东北*阀张作霖慕名邀请宫宝田担任东三省巡阅使兼奉*总教练。年月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未随同行的宫宝田闻讯后甚是悲伤,后在张学良撤并西进时,他辞职二次返回故乡。晚年,宫宝田先后在海阳、牟平、烟台等地组织起数十个民间八卦拳社,广招门徒,精心教授,培育了大批八卦掌传人。

抗日战争时期,转战胶东的八路*将领许世友曾登门拜会。宫宝田收徒极重人品,授拳时注意武德熏陶,灌输爱国思想。其得意弟子王壮飞潜心随其学艺十年,新中国建立后成为八卦掌第三代宗师。另一爱徒刘云樵(号笑空,现居台北市)武功已入化境,成为台湾正宗八卦掌大师。

威海乳山市崖子镇青山村建设有宫宝田纪念馆,纪念馆展示了武术大师宫宝田的生平事迹及八卦掌的传承发展。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

郭永怀,威海市荣成人,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为我国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年因飞机失事殉职。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奖章的科学家。

年8月,31岁的郭永怀登上了一艘名为“俄国皇后”号的邮轮,开始了他长达十六年的留学之路。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郭永怀成为了“航空之父”冯卡门的学生。突破航空的音障难题,郭永怀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科学新星。然而他始终铭记自己的初心,在迈向科研巅峰时毅然选择了回国。

年,原子弹的研制进入了关键时期。50多岁的郭永怀跟随科研队伍迁往代号基地,海拔米,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的青海金银滩。年10月16日15时,在西北高原浩瀚的沙漠上,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郭永怀就在现场。

年12月,郭永怀率领着攻关队伍在青海高原上夜以继日地工作着。经过大量计算和反复推敲,一组准确的直接关系到第二代导弹核武器的成功与否的数据终于被测算出来。郭永怀亟需赶回北京,为了赶时间,郭永怀不顾危险,登上了夜航的飞机。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怀乘坐的飞机抵达北京机场时,不幸坠毁。

在荣成市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大到导弹模型,小到一块怀表,每一张泛*的照片、每一张陈旧的手稿,都讲述着郭永怀的一生,“永萦江山堪称民族脊梁,怀志九霄不愧中华英*”是对他伟大而光辉一生最生动的注脚。永怀精神正成为激励全省广大*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不竭精神之源、动力之源。

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谷牧

谷牧,中国共产*的优秀*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建设战线的杰出领导人。本名刘家语,出生于荣成市宁津街道东墩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年加入中国共产*。

年代,谷牧接受胶东*组织的委托,在前往北方寻找*组织的过程中含辛茹苦,历尽艰辛。年谷牧到达北平,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工作,是北平左联负责人之一,主持编辑了《泡沫》《浪花》等文学刊物,以谷牧、牧风、曼生、曼、子颖、景希等六个笔名发表文章,开展*的文艺工作。直到年被派到张学良的东北*,从事兵运工作,并亲历西安事变。

年元旦,谷牧同志到了武汉,并见到了周恩来副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建议谷牧同志说:“据我看,敌后工作可能更需要你。”当天,谷牧同志就搬到武昌东北救亡总会(简称“东总”)住下。在东总住了半个月光景,长江局派谷牧同志和张文海同志到东北*57*师旅团,去做万毅团长的工作。年3月,武志刚一行到后,经中共中央长江局批准,由武志刚、谷牧、李欣同志秘密组成*的东北*师工作委员会,这期间*的师工委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年11月,侵华日*调集其第十*团主力和第二十二师团3个混成旅团以及伪*5万3千余人,对我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了“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在惨烈的大青山突围中,我方遭受了重大损失。时任中共山东分局秘书处主任谷牧,奉命率警卫部队阻击敌人,掩护机关突围。

谷牧同志是中国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城市开放、海南经济特区创建的主要指挥者、工程师。此外,他还对中国的旅游事业、文物保护和弘扬孔子文化作出过杰出贡献。

年为了纪念谷牧同志诞辰周年,威海市委决定,由荣成市委在谷牧同志旧居整理陈列了谷牧同志的生平事迹。旧居对外开放一年多来,各地客人慕名而来,参观人员约2.5万人。尤其是广东深圳、福建等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客人不远数千里路途,专程到访,对这位“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建设的前线指挥员和先驱者”表现出了极大的怀念和爱戴之情。

铁脚姑娘沈秀芹

沈秀芹,女,荣成市俚岛镇(原马道镇)国家村人,年6月5日出生于一户贫农家庭。年7月初中毕业后,回乡参加农业劳动。年加入中国共产*,年担任荣成成山林场副场长,从此她就一心扑在集体上。

年8月,组织上任命沈秀芹担任国营成山林场副场长。为尽快治理荒沙,扩大造林面积,林场决定利用冬季农闲季节,种桑植槐,改造沙滩。寒冬腊月,沈秀芹总是第一个到工地,打碎冰层,赤着脚在没膝深的冰水里翻沙挖泥。由于寒冷,她的两条腿裂出道道血口,并有多处冻破化脓。她一直坚持干了70多天,带领大家如期完成了整地任务。

年1月1日在埠柳,沈秀芹突遇供销社发生火灾,她带头救火,因严重中*抢救无效牺牲,沈秀芹献出了壮丽的青春。

为了纪念沈秀芹同志,在威海荣成市成山林场场区内,设立沈秀芹纪念馆。纪念馆分为沈秀芹纪念馆、全国林业英模馆、荣成生态馆等三大部分。

昆嵛英雄于得水

于得水原名于作海,年5月22日出生在文登区葛家镇洛格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作为胶东大地家喻户晓的传奇英雄,于得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出生入死,屡建奇功,为建立和发展胶东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著名作家冯德英的小说《苦菜花》和《山菊花》中于得海、于震海的原型都是于得水。著名艺术大师赖少其先生曾专门为于得水题写了诗句——从此骑鲸去,虽死亦*雄。“杀敌如猛虎、爱民如父母”是于得水的口头禅,这位铁血男儿身上最令人动容的是那颗为民初心。之所以改名叫“得水”,是因为他说,“没有群众这‘河’水,就没有我这条‘鱼’。“

年春,于得水加入中国共产*,拉起十多人的武装,秘密活动于文登、牟平、海阳一带,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建立*的秘密联络站,并夺取地主和反动*警的武器。年3月,于得水任中共文登县委武装小组负责人,负责保卫县委、除奸、筹集*的活动经费。

从年的“一一·四”暴动到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任凭敌人如何用尽心机,于得水始终牢牢擎起昆嵛山红*游击队的旗帜。《中共山东地方史》一书中讲到,红*胶东游击队在昆嵛山上坚持武装斗争,是山东*组织在严酷环境中红旗不倒的重要标志。

年12月24日清晨,于得水率昆嵛山红*游击队员参加了天福山起义,在新成立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担任第一大队大队长,并成为攻打牟平县城的主力。天福山起义后,于得水先后担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五支队六十三团团长、八路*山东纵队五支队十五团团长和东海指挥部副指挥、胶东*区第一*分区副司令员,战斗足迹遍布胶东的山山水水。

建国后,于得水先后任浙江省*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区建筑委员会主任、安徽省民*厅副厅长、安徽省第三届*协常委等职。“文革”期间遭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迫害,年含冤去世,年2月19日获得平反昭雪。

在威海人民的心中,生于苦难、长于弹雨的于得水是家乡人民的骄傲,他的英勇事迹仍被口口相传,他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总有前来瞻仰缅怀的人们,以他的名字建起的红色主题公园得水园里草木青翠……新时期的文登儿女必将踏着英雄的足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

中国好人张玉华

张玉华,山东省文登县(现威海市文登区)人。年11月,张玉华出生在文登营张皮村。21岁时,他还是一名小学教师,抗日烽火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年,他投笔从戎,参加了彪炳史册的天福山起义。

年3月,时任八路*山东纵五支队三营教导员的张玉华率部参加了徐向前指挥的孙祖战斗。当时,三营奉命在沂南县九子峰担负阻击任务,先后打退敌人9次进攻,毙伤日伪*多人。在这场战斗中,张玉华身负重伤。

年,张玉华从南京*区离休,那时他已经70岁了。子女们希望父亲能在家安享晚年,可张玉华总是闲不住,几十年来,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对待自己处处勤俭节约,而对于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却总是慷慨解囊。

年,张玉华夫妇在文登葛家镇捐款三万元,设立了“华华奖学基金”;

年,又将老伴去世的三万元抚恤费捐给了文登界石中心完小,设立了“振华奖学基金”。多年来,他还先后为家乡多所小学捐赠电视机、投影仪、书籍、篮球、排球等教学设备和体育用品。

年,张玉华荣获“中国好人”称号;年9月3日,张玉华受邀参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年2月2日,张玉华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晚。

张玉华老将*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那个*礼和一生的奉献,却永远烙印在人民的心中。他坚守初心的一生,为这个时代矗立起了一座精神丰碑,激励着更多文登儿女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昂首阔步、砥砺奋进。

美术史论家毕克官

毕克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家与漫画史家,年出生于威海卫毕家疃村。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美术》杂志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全国*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学会副主席。年7月被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授予“中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

毕克官第一次接触漫画是15岁那年。当时他正在读中学。美术老师的一本《子恺漫画全集———众生相》深深吸引了他。那时他才知道,世上原来还有一种叫做漫画的画。新中国成立后,毕克官到北京上学,经常画一些漫画作品在报上发表。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后到《漫画》杂志社任编辑。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他所钟爱的漫画事业。在杂志社工作期间,毕克官得到《漫画》杂志主编米谷和漫画大家丰子恺的言传身教,在创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亦巧亦拙、充盈灵动的漫画风格。其《小中见大,弦外余音》《童心》系列等作品,都堪称漫画宝库中的精品。

熟悉毕克官的人都知道他有“三绝”:画漫画、考民窑、著文章。对于生活中的题材,适合写的就写,适合画的就画。就这样,他又写又画,走过了大半个人生。

毕克官先生已发表专著57万字、评论23万字。漫画史论方面主要有:《漫画十谈》、《中国漫画史》(合著)、《中国民窑瓷绘艺术》,民间美术评论集《神秘的艺术世界》、《画人漫笔》、《民窑青花》。并创作有余幅漫画,画集代表作有:《毕克官漫画选》两本、《毕克官王德娟画集》、《毕克官水墨画》。

毕克官不单单是中国文化圈的名人、一个著名的漫画家,更是得到国际认可的中国漫画史研究权威学者。他一生殚精竭虑为文化事业作出了非凡的贡献,晚年病重,还依旧挂念着故乡的文化发展。他为文化不遗余力的奉献精神,指引着我们、影响着我们、鼓舞着我们恪尽职守,做好文化的传承创新的守望与担当。

部分内容综合自网络

编辑:兮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