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田把式当上甩手掌柜威海农业社会化
TUhjnbcbe - 2023/8/29 20:17:00

无人机飞旋着喷洒药水、1个人“种”亩苹果、小苹果卖出了“天价”……对于种了大半辈子地的“老把式”来说,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正因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一一变成了现实。

年4月份以来,威海市农业局在文登、荣成、乳山、经区选取4个试点镇,整合镇经管、农技、种子、化肥、农药等涉农服务资源,建设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探索“农户分散承包、公司集中经营”模式,让这片土地重新迸发出新活力。

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统一的化肥和技术服务。

“一块田”变成大块田

“原先种了半辈子地,还是没摸索出个啥门道,年年种,年年赔钱。”文登区高村镇虎山村村民徐虎和村民唠着嗑“忆苦思甜”。“可不是嘛,种地越来越不挣钱了,当时我的地也荒了……”徐虎的话刚刚说出来,马上得到其他人的回应。

有数字统计,全市60岁以上劳动力占80%以上,半工半种劳动力占比50%以上,土地撂荒面积最高峰时接近20%。

不想在土地上苦熬的“徐虎”们,把土地流转给了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与村里其他多亩流转土地一同纳入高村镇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

小平台,却发挥了大作用:既能为农户提供农资、耕地、播种、管理、收获、销售等一站式农业生产性服务,还可以指导村级集体将零散、闲置、撂荒的地块集中起来,由中心提供农业生产托底服务或流转招商。

从土地中“解放”后的徐虎,到村里的烘干厂上班,从面朝*土背朝天的农民,变成了朝九晚五的工人。

“说实在的,当初还有点不习惯哩!”徐虎说,1天工资是元,这样一年干下来,能挣4万多元。不再弯腰种地,自己的腰杆都直了起来。

“一块田”变成了大块田,“土地账”也跟着变化了。高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经理刘玉海说,土地成方连片后,每亩地农药使用量减少10%、肥料使用量减少30%,平均每亩土地节约生产成本元,作物产量提高10%以上,增收元左右,“地还是那些地,收成不一样了,省下了劳力和种地成本,谁不想干?”

刘玉海“想干”的底气,不仅是土地成了金窝窝,还有*府兜底这张牌。“*府为我们入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经营主体最低收益险,按每亩小麦元、玉米元、花生元的标准,保障最低收益。”

不仅有保险兜底,还有*策支持。威海市出台了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从涉农资金中拿出专项资金,对镇级服务中心每处奖补万元。

重重利好下,全市共建设镇级服务中心48个,实现了服务全覆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已经发展到个,服务小农户40多万户,土地撂荒复耕面积5万多亩,解决农民就地就业15万人次,带动农民增收15%以上。

万和七彩草莓大棚,工人正在进行草莓管理。

无人机飞起来了

文登区高村镇北产村村民于江,这几天正乐呵呵地把玉米送到镇上的烘干场,等待加工后再进行销售。“今年的玉米种得可是不容易,先是干旱后有病虫害,不过最后亩产居然斤,咋能不高兴?”

3个月前,于江可是笑不出来的,他家的玉米“病”了,几乎每株里都有草地贪夜蛾。他找到了高农联合农机专业合作社,知道那里有治这些病虫害的“药方”。

“嗡……”合作社的无人机飞旋喷洒药水,机翼旋转产生的风扫出一片“波浪”。尽管不是第一次见这样的操作,围观的百姓还是忍不住咋舌:乖乖,病虫害还能这样防治呢!

这样“溜”的操作,是因为高农联合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为百姓提供“菜单式”半托管服务机制。按照农户的“点菜”需求,提供“下厨”服务,在生产过程中,百姓可以享受到机耕机种、病害防治、浇水施肥等生产过程中的订单种植、产销对接、质量追溯、品质评定等40余项服务。

不仅有“菜单式”半托管服务,也有“全托管”。

春耕夏收等农忙时,经区涧北村的田边,经常有一位西装革履的人远远观望着。一打听,这位“老板”原来是一名正宗的70后农民,他叫王力*。

农田正忙,王力*为何身着正装,双脚不沾泥土?“我把地全部托管给了村里的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种子供应、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销售等环节全程托管,老农民们该退休了。”王力*说。

如今,全市生产托管面积万亩,占耕地总量71%。

地瓜大棚里,村民成为产业工人。

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引得客商青睐。

田间长出“产业大树”

11月17日,小雨,最低气温已经降到零摄氏度之下,荣成市汇嘉园果品专业合作社标准种植基地里,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进行一天工作的第一道工序:将苹果装车。这批苹果将穿越千余公里,10余个小时后,以每个29.8元的价格,出现在北京、上海的各大商超里。

“我一共有亩苹果,你看,现在树上没采摘的苹果,价格将更高。”随着合作社负责人宋楠的介绍,记者边走边听,发现好消息不少。“今年,我们网上苹果销售收入有望达到万元。合作社推出的‘雀斑美人’爆款苹果,销售价格达到了49.8元/斤,居于目前国内批量销售的国产苹果价格前列。”

小苹果为何卖出“天价”?宋楠一句话说出了背后的奥秘:土地大量流转的直接结果就是“活跃”了这片土地,规模化农业基地也增加了成功的几率。

宋楠并不是个例,高村镇虎山村也用生动实践做出了回答。该村流转土地亩,通过招商项目新上9个早熟大樱桃大棚,村集体每年增收近6万元,流转土地的群众每年收入2万多元。

土地流转集中后,威海市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平台无一例外开始围绕“农”字上项目,三产更加紧密融合,推动生产、加工、营销、休闲文旅等全业态发展。促进了产销对接,发布苹果、西洋参等地方标准98项,标准化生产占比75%;培育省级以上知名品牌30多个。靠着这些从田间成长起来的“产业大树”,真正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显着提高,实现了业兴民富。同时,带动培训出的多名新型职业农民,阔步走向希望的田野。(来源:威海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田把式当上甩手掌柜威海农业社会化